iPhone12以環保的名義不再標配充電器和耳機后,關于配件的討論越來越多,其中是否選擇原裝是當下人們聚焦的問題。
一方“原裝派”固執地認為,必須與原裝配件搭配才最讓人放心,另一方“非原裝派”則認為原裝配件酒精含量過高,而價格親民、性能更好的第三方配件才是他們的選擇。但是對于手機配件來說,原裝并不重要,能否達到安全標準才是核心。
一、原裝一定安全的想法,從何而來?
1、手機充電器方面上。
國家法律有強制性的安全認證標準,即3C認證,具體適用標準為GB-4943.1-2011。
若仔細觀察手機充電器,便會發現印有該字樣,或在3C認證網站上查找相應信息。
該認證的基礎十分全面,且詳細規定了電源接口、電擊和能量危險的防護、機械強度、發熱要求、殼體開孔等31項指標,全部通過后才能取得3C認證,之后每年都有監督檢查。所以在實際選擇中,手機原裝配件和許多正規第三方產品均無問題,購買時只需認準3C認證即可。
2、媒體的影響。
新聞上有報道的手機充電爆炸和引發火災的事件,除極少數歸結于手機本身(如三星Note7)外,另外的基本是使用了三無充電器,使用了不合格的充電線,或更換劣質電池所致。
都是錯誤使用充電器引起的事故,卻被媒體的報道和渲染下,公眾形成了不使用原始配件就會出事的刻板認知。
3、原裝提供的安全保障。
事實上,原裝配件不能保證絕對安全。例如,長期使用原充電線后,外皮容易破裂,接口松動,便會導致漏電、短路等安全問題。
人們對原裝配件的信任,主要來源它可以提供的安全保障,這種保障不僅手機廠商具有,很多實力雄厚的第三方配件廠商也能得到。
原裝不一定有好的效果。除安全問題外,充電效率也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有關充電效率的討論,主要集中于蘋果產品上,從第一代iPhone到iPhone11,皆是如此。
實際上,在iPhone8之前,iPhone開始支持12W功率的Apple快速充電協議,而iPhone8之后,更多配備了18W以上的PD充電協議,但是iPhone一直標配5W充電頭,這種現象在iPad,MacBookAir上也有發生。
顯然,蘋果在充電器上故意減配,其出于商業目的,通過降低成本來擴大收益,而低效率的充電問題只能讓消費者承受。
在iPhone12上,蘋果給了它20W的充電功率,但它不再標配充電器。有趣的是,蘋果官網同時上架了相應的20W充電器,但149元的高價讓人唏噓,而同規格、正規廠家生產的第三方充電頭不到40元便可買到,另GaN氮化鎵充電頭體積較小,生產難度較大,也并未突破100元。
它們和原裝一樣,都通過了嚴格的3C認證標準,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iPhone的電源線具有芯片級別的安全性,但質量卻被很多用戶吐槽。
由于蘋果為追求環保,電源線選用TPE材料,這種材料輕便安全,無毒環保,在阻燃方面非常出色,但缺點是耐久性低,接頭處易斷裂。單獨購買的話,可惜蘋果的價格又很貴。
當然,蘋果也很聰明。第三方配件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所以它為第三方配件制造商制定了MFi授權標準(MadeForiPhone/iPad)。向蘋果支付授權費,第三方配件制造商才能生產通過蘋果認證的電源數據線。
與原裝相比,第三方質量更可靠,功能相同,價格更便宜,但在環保方面可能沒有那么高的追求。原裝和第三方的優劣標準因消費者而不同。
Android手機暫時是例外。
與iPhone通用性強的PD快速充電不同,各ndroid手機廠商都有獨立的私人快充協議,如OPPOSuperVOOC,華為SCP,vivoFastCharger…
這些私有快速充電標準提高了快速充電體驗,創造了獨特的競爭力,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技術障礙。第三方配件制造商比較難獲得他們的快充的授權。如此,消費者只有選擇原裝才能獲得最佳體驗。
然而,受iPhone的影響,Android手機也開始取消標配充電器,小米11做了一名先鋒,發布時推出了不附帶充電器的環保版本,以及普通版本的充電器,兩個版本價格相同,將環保選擇權交給用戶,這是一個好辦法。
現如今,快速充電的競爭已經向內卷化。當手機充電速度小于20分鐘時,追求更高功率帶來的好處越來越小。如果繼續發展,所有手機制造商都意識到,擁護統一標準的PD快速充電協議會是最好的結果。畢竟,一個充電器可以為所有品牌的手機快速充電是最理想和最環保的。
生產商最好的方案就是要尊重消費者的選擇。
不管是原裝還是第三方充電器,在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背后,反映出對自我需求和經濟實力的思考。我們想做的是消除對產品的偏見,批評一些過度追求商業利潤的公司。
對于手機廠商來說,若真的要在產品上貫徹環保理念,不如所有手機廠商達成共識,形成統一的收費標準,不再將消費者束縛在某個品牌的產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