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線束布局與燃油汽車既有相同之處,也有特殊的關注點。電動汽車線束的布局比燃油汽車更受關注,更受關注。
電動汽車線束布置的重要性。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和市場份額的不斷增加,用戶對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環保要求不斷提高,汽車上的新能源電器顯著增加。同時,高速視頻數據傳輸等新線的出現,使得如何在有限的汽車空間內更有效、更合理地布置大量不同類型的線束成為汽車產品開發面臨的問題。
由于電動汽車保護等級的特殊性,EMC和能耗超高,電動汽車線束布局的發展趨勢主要是防水布局、高度集成和輕量化。
整車統一規劃路徑。
均勻布置兩側路徑。
零件系統高度集成,簡化線束布局。
固定方法達到IP69K防護等級。
主線貫穿式一體布局。
電源總線與電源線通信復合技術。
電動汽車線束布局的發展趨勢。
從電氣箱內的電源分配技術到全新的電源總線(Powerbus)技術,實現了低壓電源和通信復合傳輸控制管理的新階段,徹底顛覆了當今的線束布置原則,導致了線束布置的新變化。
電源總線并聯配電技術-電源總線串聯配電技術-電源總線和電源線通信復合技術。
電動汽車線束布置的基本原則。
線束布置架構。
汽車線束的布局一般包括H型、Y型、E型和川型。一般來說,如果高低壓一起布置規劃,一般優先考慮川式布置,即高壓線束在中心,低壓線束分布在兩側,避免了高低壓線束布置造成的EMC問題。
振動沖擊。
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布置空間、NVH等方面的振動沖擊條件較差,因此布置在振動源或動力總成上的線束必須在振動本體上增加固定點,線束運動包絡與其他部件之間的間隙至少為25毫米。
線束應承受動力總成瞬間最大位移和旋轉角度帶來的沖擊和振動;在布局上,考慮到與動力總成有足夠的距離。
防水氣密-整車線束。
電動汽車對水最敏感,涉水準入要求最嚴格。一般來說,左右縱梁形成平面以下的室外線束連接器需要達到IP69k,通過增加必要的護板遮擋或提高連接器的布置位置,可以滿足防水要求。
防水氣密-動力電池線束。
所有動力電池組均采用汽車級插件,應布置在電池組后部或上部,從室內或后部出線,實現可靠的防水性能和裝配維護方便。
改變線束布置的新型基材導線技術。
開發和搭載光纖等新型基材導線技術是整車線束系統輕量化的重要發展方向,可以優化和改變線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