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有數千家線束制造商,生產集中度較低。市場上也有新的線束制造商,但大多數線束制造商缺乏一定的技術實力、服務系統網絡和發展方向。
相比之下,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線束產業在經濟一體化過程中明顯分化,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形成了國際知名的線束品牌,占據了當地線束市場銷售的絕大部分份額。
汽車制造商,特別是全球汽車品牌,通常實行高標準、嚴格要求的供應商管理,供應商體系相對封閉。少數外資和合資汽車線束企業長期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形成汽車線束行業寡頭競爭,主要以德國萊尼、德科斯米爾、科普、日本矢崎、住友電氣、美國李爾、安波福等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及其合資企業為代表。安波福、泰科電子等海外上市公司總資產超過1萬億元,年銷售額超過800億元。
矢崎(Yazaki)和住友電氣(SumitomowiringSystems)兩大日本汽車線束制造商的市場份額超過50%。此外,藤倉(Fujikura)和古河(Furukawaelectric)占據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
此外,韓國三家線束企業京信(Kyungshin)、裕羅(Yura)、悠進占據了近15%的份額。
剩下的市場份額是歐美萊尼、安波福、李爾、比克希、科伯舒特、科伯舒特、科洛普、德科斯米爾、德科斯米爾等。
目前,我國汽車線束行業競爭相對分散,沒有絕對壟斷的汽車線束企業。同時,汽車制造商實行嚴格的供應商管理制度,進入壁壘較高,供應系統相對封閉,合作相對穩定。因此,外國線束品牌制造商依靠與合資汽車制造商的密切合作,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而國內線束制造商通常為國內汽車供應,只有少數汽車線束制造商可以進入合資或外國汽車品牌的供應商系統。
隨著我國汽車線束行業多年的自主發展和配套經驗的積累,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相關技術更加成熟,產品質量更加可靠,部分行業龍頭企業已達到國外主流技術水平。
目前,全球汽車工業正逐步向生產精益化、非核心業務外部化、產業鏈配置全球化、管理機構精簡化方向發展。在這一趨勢下,汽車零部件行業形成了以汽車制造商為核心、以零部件供應商為支撐的金字塔多層次配套供應體系。汽車零部件企業與汽車企業的合作關系更加密切。
國內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發展,特別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國內線束企業獲得增量市場,逐步壯大。
此外,隨著全球制造業中心向中國的轉移,越來越多的國內線束企業進入外國或合資汽車線束供應鏈系統,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國內線束企業的快速發展正在逐漸改變外國投資占汽車線束領域大部分份額的模式。
汽車線束行業競爭現狀
作者:小谷
發布時間:2022-03-17 18:57:00
瀏覽量: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