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的發展從簡單的電視到有線的智能電視,先進的技術帶給我們各種各樣的廣播節目和視頻信息。
盡管電視技術最初起源于19世紀后期,但是第一次全電子電視出現于1936年。20世紀50年代早期,電視進入了大眾消費市場,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家庭娛樂領域。
當時黑白電視,會在樓頂安裝一根很大的Amphenol天線,通過機頂的“兔耳”天線可以得到很好的接收效果。電視機和天線通過300歐姆的電纜連接起來。隨著全國廣播網絡的組建和節目內容的增加,高頻頻道(VHF)共有2-13個,而UHF(UHF)頻道則有14-83個。
一九五四年,首次用彩電放映玫瑰花車游行,向22個城市成千上萬的觀眾展示了彩電節目。但是,有限的當地節目和高成本使彩色電視機的普及推遲到60年代后期。當時的電視機箱裝著一塊線路板,可容納24個真空管、高壓電源和大陰極射線顯象管。這類電視機最常用的連接器是多個大小的真空插座。
城市地區的無線廣播電視運行良好,但在農村和山區接收能力較差,收看效果并不理想。通過同軸銅纜來解決這個問題。75歐姆RG-6/U同軸電纜是由一種非常簡單且價格低廉的“F”連接器,它利用電纜的實心導線作為連接器的中心觸點。
有線電視網的寬頻能力可提供數以百計的電視頻道,同時也提供高速因特網、電話和安全監測,因此在隨后的幾十年中,它成為了大多數消費者的首選。有線電視商可以降低成本,提供當地的電視頻道,或免費通過無線廣播。
隨著電視節目的增多,對高分辨率影像的需求促使高清電視(HDTV)不斷發展。歐洲開始由模擬式向數字化轉變,柏林市在2003年開始轉型。2006年,盧森堡成為第一個轉型國家。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批準在2009年6月前從模擬廣播過渡到數字廣播,從而結束了CRT的統治,轉向支持平板液晶(LCD)和發光二極管(LED)顯示器。包括前蘇聯、中東、亞洲、中美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區,一些國家和地區還沒有完全轉型。
長寬比例也由4:3變為16:9,支持更多的電影格式。HDTV極大地改善了圖像質量,延長了使用壽命,并能有更大的屏幕,很快取代了早期的投影和等離子顯示器。在2005年,4K視頻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視頻的分辨率,尤其是60多英寸的平板顯示器。新型8K超高清電視具有更好的屏幕大小。
因特網技術的融合,催生了智能電視。這個時代的電視,是通過網絡,擴大了電視的娛樂功能,使之成為一種便捷、互動的信息游戲設備。
當代數字電視的后部連接I/O面板包括RCA音頻插孔、RJ45以太網、D-SubPC連接器、USB接口、21針SCART連接器和數個HDMI連接器。USB接口可以用來連接外部閃存驅動器。HDTV也可以包括一個光音頻輸出連接器,連接到聲音條。它可以通過RJ45以太網線或無線局域網與因特網相連。
外置流媒體設備如Roku和AmazonFire電視棒,可以插入一個USB接口,這樣不管有否有線電視,用戶都能有效地從大量涌現的來源傳送視頻內容。這個龐大的影庫立刻摧毀了百視達和其他DVD租借店的商業模式。流媒體視頻已經成為目前網絡帶寬需求增長最快的來源之一。
用戶現在隨時都可以在他們的HDTV、PC、筆記本、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腦上看自己喜歡的節目和玩游戲。必須擴展廣播、有線和因特網的基礎結構,以支持這些特性。在連接器行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在信息和娛樂傳播方面不斷發展,也許會使用人工或增強現實,甚至全息成像,更快、更小、更便宜的連接器將會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