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束的有效固定及如何控制其走向,以保持其與周邊件間的間隙,是線束三維布局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該產品開發(fā)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一、線束的固定方式
1.扎帶/卡扣固定
卡帶固定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應用廣泛。從成本和購買周期考慮,需要盡可能選擇常用卡扣,或者用量非常大的卡扣,用量大并不一定是指自己主機廠的車型,也可以是其他主機廠的銷量好的車型。此外,盡量減少用扎帶的種類,以便于對材料和質量的管理。
2.塑料支架的固定
有時受車體結構、線束布置空間的限制,需要研制單獨的塑料支架用于線束保護和固定。這類塑料支架通常是自行研制,價格昂貴。但實際上成本是相對的,我們可以發(fā)現,銷量非常不錯的車型,這種塑料支架其實用了很多。
3.采用其它部件卡槽結構固定
在固定線束時,可充分利用現有的其它部件,或新開卡槽結構,進行固定。此情況因難以定位,需單獨在線束上作標記,方便制造組裝。
4.膠帶固定(不推薦)
僅用膠帶將線束系在其它部件上,這種固定方法沒有可靠性,特別是在惡劣環(huán)境(振動、高溫、高濕等),是不允許使用的。此外,即使布設環(huán)境比較好,也不建議采用這種固定方式,如果一定要用,要經過評審通過,而且在整車耐久性試驗中,也要特別注意。
二、線束的常用固定方法——卡扣的選擇
選擇扎帶固定時,要考慮:
1.周圍環(huán)境溫度。耐熱型或不耐熱型;若為發(fā)動機中的高溫部位選用熱軋帶固定時,應選用耐高溫的扎帶。
2.防水。起螺柱選用螺桿卡,或選用帶橡皮圈防水。
3.防轉。選卡7x12孔(防轉)或選圓孔(不防轉)。
一般說來,為確保線束的走向,一般都選擇防轉型卡扣,但防轉卡扣會影響組裝,對于不容易組裝的地方,而對防轉并無特殊要求的地方,需要用卡圓孔的扎帶。
4.空間避讓。按需避讓的具體種類,可選擇舉高、偏置、導引、直角等多種卡扣。
5.相互避讓。按需選擇相應的撐開夾或特殊結構的卡扣,將線束與其它部件分開,保持一定的間隙,避免彼此移動而引起磨損。
6.安裝結構和布置空間。
針對需要增加固定點位置的安裝界限,可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螺柱卡,鈑金卡,平板型等卡扣。
要指出的是,對鈑金卡來說,由于車身漆面受到破壞,對于對外觀要求較高的地方(顧客視角)謹慎選擇,如果一定要用的話,建議選擇塑料類型的,不破壞車身漆面。
對用膠帶捆扎固定的板式卡扣,對于粗細分枝的地方,建議不要使用,防止不良環(huán)境導致卡扣脫落。還有因為卷邊,對尺寸要求非常好,盡量不要連續(xù)使用,以免偏孔造成組裝困難。
三、選擇車輛低壓線束固位位置。
整個整車線束布置在整車的每一個角落,線束的損壞直接影響汽車的電氣性能。在汽車線束的設計過程中,安全是首要考慮的內容,良好的固定點設置和固定方式的選擇,是線束布置可靠性的前提。線束固定定點位置的確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1.線束與兩個定位點間距不宜過大,控制在300mm左右,在有泥水等惡劣環(huán)境下,其扎帶固定距離不能超過150mm,并盡量用7*12扎帶或螺柱扎帶。
2.線束布設有直角拐角,所需兩邊的直角都需增加固定點,在鈍角拐角時,可按直線距離控制,避免了銳角拐點。
3.在分支點的主干上設置定位點,工藝允許(最小10mm)應盡可能接近固定點,并使固定點與支點之間的距離不大于100mm。
4.在高風險區(qū)域,所有線束的插頭都需要消除應力,線束應該在插頭背后120毫米處保持,并且要有一個固定點(扎帶)。若不行,則應在接頭后進行應力消除(例如,將線束系在插件殼結構上),并且在連接器后面300mm的范圍內增加固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