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流行后的兩年里,連接器行業受到了生產和供應鏈挑戰的打擊,而隨著各市場對電子產品需求的增長,互連訂單也在增長,其導致了連接器積壓。
供應鏈積壓
自從2020年1月,中國將農歷新年工廠關閉的時間延長后,供應鏈問題已經成為了大流行的癥狀。節日就變成了延長的隔離期,并最終擴散到全球電子產業和供應鏈。在該病毒蔓延的同時,第二線制造業也面臨類似的挑戰,由于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面臨著疫情的爆發,一些制造業被推回到中國。2021年9月,中國再次鎖定,希望北京冬奧會實現零COVID的目標。
原料短缺、部件和芯片短缺、貨船短缺、碼頭和運輸人員短缺等問題意味著電子產業從現在開始就難以趕上需求。同時,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由于各市場上消費者和企業對電子產品需求的增長,互連訂單也在增長。
從2019年起,連接器行業的積壓訂單已經由6周翻倍為目前的12周。2019年,累計積壓資金80.21億美元(6周)。截止到2021年9月底,積壓資金達192.62億美元。這個數字增加了112.44億美元至140%。
截至2021年9月底,交付期為12.6周。不過,結局也許即將到來。業內預計,2022年交付期將縮短到7.6周。這一下滑趨勢可能與中國、美國和歐洲的國內生產總值放緩有關。